BLOG 唐子俊醫師治療筆記分享
  • 部落格
  • 文章列表
  • 聯繫信息

正視與面對,找回安適自在

從生理心理社會多元觀點,探討身心健康主題
找到平衡調適之道
(本網頁為分享醫療專業資訊,個人醫療問題請於門診諮詢)

青少年注意力缺損與情緒問題

10/17/2016

0 評論

 
图片
這篇是應邀至創價至善教育講座的演講稿 (感謝Linda文字整理)
​由於是對非專業人員與家長們所說的
我引用專業精闢理論研究,透過很多實例說明
讓大家更能理解這些孩子以及可能的影響
演講稿當然是冗長的,但看完後你會有收穫的 ! 

<注意力缺損歷史>

以前醫學界對注意力缺損還不了解時,家長或老師遇到上課不專心、一直動來動去、愛講話的學生,總會覺得是學生紀律的問題、道德的缺失,所以剛開始這些孩子都會被老師責備或處罰,但,孩子受到處罰後情況依舊都沒有進步,問題一再出現。因為被責備或處罰後,注意力不佳孩子的情緒更不容易恢復,造成能夠專心聽課的時間更短。
後來,經過醫學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這群孩子的大腦似乎有點狀況,與一般孩子不太一樣,提出了「注意力缺損」的病症,並逐漸確立診斷系統。

有人以為孩子有注意力缺損情況,只要嚴格管教就會變好,也有人認為,只要給予愛的教育就會變好,其實更重要的是,要釐清症狀嚴重度,是否合併情緒或其他行為問題。
研究統計指出,近乎一半以上的注意力缺損個案,可能有所謂的「共病性」。很容易會合併情緒問題,緊張、心情不好,情緒控制能力或行為問題。長期的學習效果低落,會產生挫折感,導致最後對很多事缺乏動機。若遇到不了解他的家人或老師,或是有些同學喜歡去逗弄容易衝動的孩子,被挑釁久了,就會在心中充滿恨意,覺得別人一直在針對我、找我麻煩。這類孩子的情緒挑起後,不易平復,容易大半天陷在不好的情緒中,無法認真聽課。最後,他的性格可能會逐漸發展成對立反抗甚至品行障礙,發生違規、翹課、破壞東西等行為。品行障礙沒有適當治療,長大後甚至會發展成反社會行為。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這樣,但是,若問題一直沒有妥善處理,正好遇到不恰當的同儕環境,就有可能問題更加惡化。所以,注意力缺損的影響範圍有時會擴大,不只是單純注意力問題而已。

第一個被提出的名詞稱作「最輕微大腦損傷」。當時,研究人員發現在接近大腦底部,有一個負責讓注意力充電的地方,稱作「網狀活化系統」,此區域可能影響注意力不佳。例如,各位在聽演講,網狀活化系統就會開始啟動大腦內的聽覺區、視覺區。大腦的電與血流不是全區域完全啟動狀態,需要用到某部分區域時,那個區域才會被特別活化,其他區域的血流可能會相對減少,這樣才會比較省電。
若大腦內每個區域都被打開,且無法關掉,可能在「躁症」病患會看到。躁症發作的個案,會對每件事覺得很有興趣、思緒很快、精神很好、不需要休息、不會感到疲累,他會覺得可以同時做好多事情。但是,大腦全部區域都打開,電力大量釋放,並不是好事。因為大腦本來就是需要用的區域打開,功能用完盡快回到省電或待機狀態,否則很容易電力耗盡。大腦底部的網狀活化系統,就是用來控制電量打開與否的開關。後來,經研究發現,在注意力缺損的個案大腦內的這項系統變得異常。

之後,醫學界提出一種治療的藥物──中樞刺激劑。現在最有名的中樞刺激劑就是「利他能」。「利他能」本來不是用來治療注意力缺損,而是用在嗜睡症,是後來美國FDA發現,這種藥對增加注意力有幫助,才成為治療常見藥物。


美國疾管署發現,注意力缺損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公共議題。全世界各國對於注意力缺損的診斷標準略有不同,但統計起來,大約都佔5%比例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這是一個從小到大、會長期伴隨著個案的體質,要好好地去理解它,給予他適當協助,再加上教育、環境等方面加以調整,未及時適當處理,會產生很深遠的影響。詳細的圖表可以參考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rdp201520,詳細介紹這個成長過程會遭遇到的關關難題,孩子和家長很辛苦,需要一群人一起去克服。
 
<症狀與功能障礙會持續到成年> (因版權問題此張圖表無法公開張貼)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注意力缺損個案的「症狀」與「功能障礙」會持續到成年。

這個表的橫軸是年齡,縱軸是比例。可以看到這兩條線,藍色一條是「症狀」,橘色一條是「功能障礙」,隨著年齡增加,這兩項有蠻高比例會持續上升。綠色一條下降較多,稱為「完全診斷準則」,長大後有些症狀會減輕,過動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明顯改善。

<額葉控制力弱,執行及切換力不足,無法回到待機狀態>
 
注意力缺損在大腦內幾個主要被影響的位置。
美國國衛院將一群確診為注意力缺損的孩子,從6歲起,追蹤他們的大腦情形至16歲。研究發現,注意力缺損孩子的大腦皮質厚度,與同年齡孩子相比,生長的速度比較慢,至少晚了五年左右。如果有機會接觸注意力缺損的孩子,會發現有的很純真、天真。天真與純真在孩童時期會覺得可愛。但如果到了國中階段心智像小學生,或是大學以後,還覺得像國中生,各種適應可能出現問題。

大腦「額葉」命名是因為對應在額頭,主要負責踩剎車、判斷及切換、決定做事的順序的工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抑制某些情緒或行為。注意力缺損的孩子,大腦額葉會生長但是比一般人慢,導致切換、踩剎車比較沒有力量。譬如聽演講時,需要專注在台上主講者,而不是坐在旁邊的人。而且,當講者從這張投影片講到下一張投影片時,聽者的大腦需要將當下的主題關掉,開始專注在下一張投影片。所以,維持注意力其實並不簡單,額葉會選擇焦點、排除其他訊號、隨時切換焦點及針對焦點採取行動。
此外,大腦會決定在專心做某件事情時,要聚焦在需要的地方,將不必要的事物排除。就像手機,如果看完YOUTUBE影片關不起來、導航結束手機仍一直在搜尋GPS、很多程式關不掉同時在背景運作,那支手機很快就會沒電。

「情緒中樞」在紅色區塊附近。大腦從額葉傳遞訊號到情緒中樞,到執行動作,需要經過一條很長的路徑。耳朵聽到的訊號會傳到大腦的聽覺區,經由額葉和頂葉判斷,其中一條路徑連結到情緒中樞,決定是否啟動自律神經系統和運動區,才會開始產生動作。所以耳朵聽到後,大腦要啟動一連串執行路徑,才能完成動作。注意力缺損的孩子,這一條管執行力的路徑有問題,導致他有聽到訊號,但是沒有辦法執行。所以當爸爸、媽媽對他說:「趕快起來寫作業喔!」講了半天他都說「好」,但最終都沒有行動。常常會被認為不聽指揮,沒有動機。執行路徑的問題,藥物會讓這條路徑更容易啟動,家長會反應說,孩子治療後寫作業速度快很多,考試也比較可以寫完。
因孩子的額葉功能發育較慢,踩剎車比較沒力,情緒中樞的電流強度不穩,管控中心辦法控制流量,造成容易產生情緒,又沒有辦法踩剎車。總之,這樣的孩子該專心的部份控制不佳;大腦耗電速度快,容易沒電;沒辦法踩剎車、情緒控制不住。

<注意力缺損的孩子在不同階段會遇到的問題>
 
注意力缺損的孩子,在不同人生階段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學齡前的孩子,如果有此問題,常常被認為是太活潑或是情緒管理問題,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做持續觀察評估,並經過一些檢查,看他某些大腦區域的發育是否尚未成熟。如果大腦發育不成熟,可能不只有注意力問題,還可能有語言及動作協調等問題。
兒童到青少年時期,很多情緒問題會開始出現,之後可能會有學校適應問題、同學排擠、注意力與記憶力不好等情況,影響學習。
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是注意力還是記憶力不好?應該說,注意力是所有認知功能的大門!但是只有注意力好,也不能解決所有學習問題,還有理解,統整學習資料問題。例如,如果我們現在是用德文上課,就算台下各位聽眾再怎麼注意聽,只要不會德文,恐怕也無法記起來。當然,如果太晚治療和訓練,有些孩子即使注意力改善,因為之前課業和學習已經落後太多,還是學不起來。此外,大腦還有一個特性,在記憶裡存檔的事物,注意力也會容易聚焦在上面。所以,記憶力變好可以增加注意力,注意力變好也可以增加記憶力,是一個正向循環。但是如果連注意力都不好,記憶裡根本沒有存檔,就很難有機會做修正。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遭受同學排斥是最常見的狀況。我常常問注意力缺損的孩子說:「你在班上有幾個好朋友?」他都回答:「全班。」但是我請他指出哪些人是可以談心的、放學後會找你的、一起寫功課的,他就說:「沒有」。他其實想要與他人建立關係,但他可能講話太直接、情緒控制不好、與人交談不專心、動作太大,使他錯失了很多與人相處的機會。如果班上有同學喜歡惹他生氣,常會見到他發很大的脾氣,情緒會波及其他人,導致被同學排擠甚至受到排擠霸凌。家長常常會聚焦在被霸凌這件事上而心生憤怒,而忘記原來的本質,是孩子注意力與情緒控制的問題。

<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許多研究追蹤注意力缺損的兒童、青少年,最後長大成人,可能會對他各面向的生活品質造成哪些影響。新近研究發現,部份情緒調節不佳與注意力不好體質的人容易肥胖、高血壓與體重過重。此外,很容易會發生違規的行為,違規行為若不被理解、被處罰,心中產生恨意,再加上結交到壞朋友,可能會增加違規或犯法、抽煙、藥物濫用等行為。
此外,這種個案會有「學習障礙」與「目標導向執行功能障礙」。什麼是「目標導向執行功能障礙」?就是當人決定要執行某一項目標時,會啟動身體一些相對應的行為。例如:「寫作業」,我會心想:「好,我要去寫作業了。」首先,我要離開電腦、把我的作業拿出來、翻到要寫的那頁等。當我們有一個目標要去執行時,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切換成要執行的目標並採取行動。注意力缺損個案的大腦在執行功能上有狀況,沒有辦法順利切換。
長期來看,注意力缺損個案會有情緒低落、憂鬱、煩躁、抽搐等問題。然後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問題、受到同儕排擠等,長大後,可能會有自我傷害行為。因此,太晚接受治療的個案,會缺乏動機與產生學習障礙,兩者會互相影響。
注意力缺損的個案長大後,可能因為注意力不好而影響他的工作表現,無法升遷等。車禍與違規,是注意力缺損的成人常見的情況。
北歐曾做大型的追蹤研究,發現重大車禍,很多是注意力有問題的個案。當個案開始進行治療後,重大車禍發生率可以降低50%以上。
 
<注意力缺損的治療方式>

注意力缺損的治療,有些部分可以用藥物治療,有些要經由訓練。
太小的孩子部分國家不建議使用藥物,一般而言,通常6歲以上可以考慮開始使用藥物。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以嘗試用教育的方式或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試試看效果如何。
基本上,從心理輔導和訓練觀點看,個案若能夠在一對一的情況下,維持專注力20分鐘以上,做起訓練會比較容易。如果連20分鐘都沒有辦法達到,回到班上可以專注的時間變得很短,需要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至少要讓他的情況好轉到可以做心理輔導或訓練。
有很多藥物可以治療注意力缺損,如:「利他能」或「思銳」。這類的藥物,主要功用在於調整大腦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部分的藥物會協助調整情緒,影響到「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這幾項物質互相影響,因為細胞與細胞之間傳遞訊號時需要這些物質,這些物質的異常,會讓大腦沒有辦法平衡和通電。

<愛打電動情況>
 
很多爸爸、媽媽會跟醫師說:「他可以一個人玩手機、玩電腦一整天,所以他注意力很好!」這是錯誤的。維持注意力有很多步驟要完成。他玩手機玩半天,媽媽說:「要吃飯了喔!」他還是專注在他的遊戲,並沒有進行切換。吃完飯了,跟他說:「快去寫作業!」他要將手邊的工作放下,採取下一個行動,這也是切換。
此外,在神經心理學領域測量注意力分數時,刺激來源越多,注意力分數會掉得越快。原本接收到只有影像,分數還可以;增加聲音,分數就降低了;有影像、聲音,再加第二個聲音,分數下降更多。所以問題在於,注意力缺損個案無法同時處理許多訊號,所以訊號來源越多、越複雜時,分數會下降得越多。
當一個影像與兩個聲音同時出現時,該注意哪一個?人的大腦會自己選擇,但注意易缺損的個案可能常常會選錯。當老師說:「這題很重要,趕快畫線喔!」他沒有拿筆畫線,因為他注意到,老師講這句話時,隔壁同學的筆掉到地上了。聲音與影像刺激的來源太多,他會無法選擇焦點或會選錯焦點。
國際間針對注意力缺損和網路使用做了許多研究。有人說:「玩電動玩很久,將來可以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為了挑戰這個概念,美國和韓國共同研究,將一般人、有注意力缺損及一天上網3小時以上的孩子,與韓國的職業電競選手三者的大腦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注意力缺損的孩子,「丘腦」腫大、「扣帶回」和「頂葉」萎縮。
「丘腦」是所有神經訊號都會先傳到這裡,再決定要傳到哪裡,就像台北轉運站,所有的車都回到轉運站,再決定往哪裡開。扣帶回則負責處理哪些訊號要放行通過,哪些訊號要過濾掉。
注意力缺損的孩子玩電動很久,且因大腦缺損無法控制訊息流入量,傳入電流太強,需要處理的訊號太多,導致丘腦腫大,加上扣帶回發育不良,沒有足夠的處理能力,就像太弱的剎車,再怎麼猛踩剎車也剎不住。
而電競選手的扣帶回變得肥厚,加上沒有注意力的問題,在長期練習下,扣帶回對訊息流量比較可以掌控。在其他研究中指出,扣帶回肥厚的人,決斷力、持續度是比較好的。
而這兩個常玩電動的人與一般人最大的差異是什麼?電競選手與常玩電動、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兩者的視覺區都因為承受太強的電流,結果萎縮了。所以,這篇研究的結論是:過度接觸聲光刺激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而常玩電動的、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大腦萎縮的地方還會多增加一個,並不會因為玩得久,就成為職業選手。
 
<結論>

注意力缺損是一個多面向問題,因為大腦發育較慢,對於大腦哪些區域要啟動和關閉,如何選擇注意焦點,以及執行力的迴路,都出現問題。美國國衛院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皮質發育,比一般孩子延遲數年以上,造成孩子有許多學習困境需要協助。藥物可以有效促進大腦運作,增加執行力,讓大腦更加省電的完成任務,彌補發育上的缺陷。因為容易合併情緒和行為問題,注意力改善後,仍須處理焦慮,憂鬱,衝動,抽搐,甚至要注意對立反抗和反社會行為。及早診斷及治療,家長、教育系統和臨床團隊合作,努力方向一致,才能大到最大效果。因為注意力是長期問題,大多延伸到成年,延後問題處理,會讓孩子更缺乏學習動機,行為問題更不易處理。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連結文章列表
    ​#筆記搜尋小秘訣#
    點擊[連結文章列表]
    ​即可一覽所有筆記主題
    並快速連結至文章內容
    掃描參與FB粉絲團
    更迅速即時接收資訊
    圖片


    ​唐子俊  
    醫師. 博士

    身心科醫師/心理學專家
    醫學心理專業作家與譯者

    連結唐醫師簡介
    連結醫療資源

    近期文章

    June 2019
    May 2019
    March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部落格
  • 文章列表
  • 聯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