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唐子俊醫師治療筆記分享
  • 部落格
  • 文章列表
  • 聯繫信息

正視與面對,找回安適自在

從生理心理社會多元觀點,探討身心健康主題
找到平衡調適之道
(本網頁為分享醫療專業資訊,個人醫療問題請於門診諮詢)

強迫症內心世界

11/20/2015

0 評論

 
图片

強迫症在早期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
也提出許多治療理論
隨著研究及腦科學進展
這些理論也加以修正
現在認為是生理. 心理. 社會理論
也就是體質加上心理與環境因素

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認為
強迫症是想控制潛意識裡的內在攻擊和性的慾望
常常藉由抵消 (使用強迫行為) 來中合掉不愉快想法
學習理論則是認為
強迫症的個案特別容易將不愉快感覺和中性刺激連結 (例如手上有污漬) 
之後想要快速減少不愉快感覺而逃避相關的刺激 (例如任何的污漬和骯髒) 
因而造成缺乏練習減敏感的過程而讓強迫行為持續下去 (例如怕污漬和洗手) 
 
事實上研究顯示
未必要有強烈不愉快的事件
(自己真的因為感染得重病,或是因為說錯話被強烈指責)
才會連結到強迫思考和行為
(自己會再被感染,或是自己剛剛是否說錯話傷人)
例如平常看到電視正在報導愛滋病新聞或者最近流行的病毒感染
一般人會注意但並不會過度連結
強迫症個案卻很可能會連結成為症狀內容

例如怕感染以及覺得自己會被感染等等這類的強迫思考
 
後續研究發現
一般人也會有自動化思考去連結中性化刺激和不愉快感覺
也可能有儀式行為 (固定做某些事或動作) 來減輕焦慮
但最大差別在於,是否可以暫時停止或加以控制
而不是像強迫症個案因停不下來. 無法自制而痛苦甚至生活劇變

 
大腦影像顯示強迫症個案的眼額葉和尾核異常
研究調查強迫症個案在早期大腦受損的機會亦高於一般人
(此類強迫症和之後其他精神疾病的相關性高)
 
認知及演化理論認為
中重度強迫症個案
對於高度安全感和清潔. 免於攻擊. 維持環境次序等需求反應特別敏感
相較於輕度個案是希望能偵測到威脅以及避免受到傷害
因此,此類個案是在一般人之極端
對於傷害-逃避反應會特別敏感
參考書籍
  • Blaney P. H. & Millon T. (2014). Oxford Textbook of Psychopathology, 3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連結文章列表
    ​#筆記搜尋小秘訣#
    點擊[連結文章列表]
    ​即可一覽所有筆記主題
    並快速連結至文章內容
    掃描參與FB粉絲團
    更迅速即時接收資訊
    圖片


    ​唐子俊  
    醫師. 博士

    身心科醫師/心理學專家
    醫學心理專業作家與譯者

    連結唐醫師簡介
    連結醫療資源

    近期文章

    June 2019
    May 2019
    March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部落格
  • 文章列表
  • 聯繫信息